“天坑秘境 民歌之乡” 陕西省镇巴县亮相《300秒看家乡》
近日,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人民政府县长程开耀走进《300秒看家乡》,带领观众走进镇巴,探秘气势磅礴的超级天坑,一览万木葱茂的茫茫林海,打卡一碧万顷的高山茶园,畅听激情奔放的原生态民歌……
镇巴,建县于蜀汉章武元年,史称南乡,因境处大巴山,一方之主山为镇,故得名“镇巴”。1800余年的岁月长河,在这片青山为镇、绿水作弦的土地上,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篇章。
走进镇巴,看漫天云海与绵延青山交相辉映。这里,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地,一泓出境清水稳定保持Ⅱ类标准,肩负着永续北送的时代使命;70.6%的森林覆盖率构筑起秦巴生态屏障,涵养出全年355天以上的优良空气,负氧离子含量稳居全省前列,成就了“中国天然氧吧”的绿色美誉;更令人震撼的是,海拔及单体规模居全球前列的圈子崖天坑气势磅礴,被誉为“自然之心”的天悬天坑温婉如画,两者共同入选“陕西十大地质名片”。凭借这些生态馈赠,让镇巴相继斩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国家级桂冠,今日之镇巴,正以绿水青山为笔,在秦巴大地上绘就生态高地的闪亮篇章。
感受镇巴,听千年文脉在秦巴山水间澎湃回响。这里素有“红军之乡、民歌之乡、苗民之乡”的美誉,亦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循着历史的足迹,东汉定远侯班超食邑于此,赋予镇巴“班城”的赫赫威名,金戈铁马犹在历史长卷中铮鸣。触摸信仰的丰碑,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此建立陕南首个苏维埃政权,赤南青鹤观的弹痕、国家级革命烈士陵园的丰碑,铸就“红军之乡”的精神脊梁。跃动民族的脉搏,在“中国最北苗乡”青水镇,苗绣的彩线翻飞,芦笙踏歌穿越百年北迁岁月,247位苗族同胞守护着巴山深处的乡愁图腾;聆听天籁的传承,1500余首镇巴民歌回荡山间,4首入选中小学音乐教材,《打仙桃》的欢快、《巴山酒歌》的高亢、《十送红军》的深情,让国家级非遗在群山间焕发新生。
拥抱镇巴,绘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壮丽画卷。这里茶韵流淌千年。东汉时期镇巴茶叶即入贡洛阳,留下“雌鸡岭上茶”的千年佳话。这份源自古老东都的贡茶荣光,铸就了今日“世界罕见高香茶区”的美誉。“镇巴毛尖”香高味醇广受青睐,16万亩生态茶园于云雾间绵延,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这里药香氤氲林海。1000多种药用植物在大巴山深处生长,入选《中国药典》的就有236种,道地镇巴天麻、大黄等本草精华,依托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释放着大健康产业的活力。这里风味镌刻乡愁。镇巴土菜咸辣生香,百味纷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镇巴腊肉”醇香入骨,山珍树花菜清雅芬芳,浓香瓤肘子唇齿留香,皆是唤醒舌尖记忆的巴山烟火。
青山绿水的慷慨远不止于此。在这片绿色沃土下蕴藏着煤炭、锰矿、板石等20余种矿产,特别是油气资源丰富,初步探明天然气储量达3千多亿立方米,还被列为全国四大页岩气基地之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镇巴高质量发展铸就了坚实基础和强劲动能。
三乡流韵风华在,云海天坑画卷新!镇巴,是一座镌刻着1800年历史年轮的千年古县,一片守护着南水北调源头清流的生态净土,一方跃动着“红军精神、苗乡风情、民歌天籁”的文化热土,更是一座蕴育着“世界茶香、巴山药库、舌尖乡愁”与无限潜能的发展高地。
节目录制期间,程开耀与《300秒看家乡》节目组负责人就如何利用好平台的优势为镇巴县宣传推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在节目尾声,程开耀诚挚邀请全国的朋友们走进“天坑秘境 民歌之乡”,共赏山水奇观,同享发展机遇!
为全面展示各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成果,推动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互促发展,新华网策划推出了《300秒看家乡》公益活动。活动通过邀请发展具有新亮点、新成就和新经验的地方领导参与节目录制,推介家乡之美,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