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实践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实践团 共赴吉林四平,解码“梨树模式”,赋能金色吉林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响应“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2025年大学生“三下乡”主题实践活动号召,7月20日,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沃土“芯”探,生“颗”兴粮实践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根系沃土·梨香三农实践团,共赴吉林省四平农业现代科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开展“金色吉林”主题社会实践专项活动。聚焦“梨树模式”这一黑土地保护的“中国方案”,深刻感悟黑土地保护与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动实践。
沃土“芯”探,生“颗”兴粮实践团首站抵达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这座守护“耕地大熊猫”的殿堂。其核心的黑土地博物馆,犹如一部立体的黑土史诗,系统展示了黑土地亿万年地质变迁中缓慢积累的神奇形成过程。面对退化危机有机质锐减、黑土层变薄、侵蚀加剧,与昔日丰饶景象形成强烈对比;团队成员亲手触摸逾一米厚的珍贵黑土剖面,其深邃肥沃令人惊叹;凝视侵蚀图景与数据,深刻警醒黑土地的生存之危。这里不仅是黑土地奥秘的揭示地,更是生态保护紧迫性的无声课堂。
移步至黑土地梨树模式展厅,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秸秆覆盖还田、免耕精量播种机等核心农具的精密构造,技术如何服务于黑土地保护的精妙跃然眼前。每一件展品都是解码“梨树模式”背后深刻土壤生态学智慧的无声课堂,它远不止于耕作方式的革新,更是一场守护黑土地、维系地下复杂微生物群落与庞大作物根系网络共生关系的深刻农业革命!团队成员深切感悟到技术赋能黑土保护后的显著蜕变,梨树模式极大地深化了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理解,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运用生命科学前沿知识守护大国粮仓根基的信念与担当。
此次“金色吉林”梨树之行由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强强联合,是一场将专业教育、耕读教育、使命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馆内研学+科研对话”的立体化实践模式,学子们不仅深刻理解了“梨树模式”这一黑土地保护的“金钥匙”,更明确了同学们在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中的独特价值与使命担当。保护好黑土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未来,生命科学学院将持续探索“黑土地保护+大思政”育人模式,为黑土地保护和科技赋能农业发展贡献生科学子的青春力量。(通讯员:任梦怡、李照伟、张子言)
特别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