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诺德周霞萍:全产业链深耕中国,架起创新与健康的桥梁
原标题:外企在中国——链博系列】诺和诺德周霞萍:全产业链深耕中国,架起创新与健康的桥梁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林梦雪】“目前诺和诺德天津生产厂87%采购实现本土化,其中70%来自京津冀地区。”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道。
作为连续三年参展的“链博会全勤生”,诺和诺德用425平米展台,展示了其从“链接全球创新”,“链启慢病管理”,“共筑健康中国”等方面深植中国本土的“血管”。
中国创新链接全球智慧,让患者同步受益全球成果
“诺和诺德与中国共同创新的基因,早在1997年就已种下。”周霞萍谈到,当年成立的中国研发中心,是跨国制药公司在华首个研发中心,如今已成为诺和诺德全球研发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她看来,本土创新的关键在于“开放与协同”。“我们的INNOVO®开放创新平台对超过200个合作机会进行深入调研和讨论,已有40余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2个项目已经顺利进入诺和诺德全球研发管线,还推出星起点(EntreStar)、INNOVO® Open Call等面向创业者与高校研究学者的合作模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诺和诺德于2019年启动了“中国同创”项目,其目的是推动创新药在中国和全球实现同步获批,让中国患者与全球患者同步获益。据悉,其“中国同创”项目——2024年落地的一周注射一次的胰岛素依柯胰岛素(商品名诺和期®)实现国内外同步临床、同步获批,获批后半年内即上市并纳入医保,“这标志着中国患者‘与全球患者同步用上创新药’成为现实。”周霞萍说道。
数字化与AI正为创新加速。周霞萍提到,诺和诺德积极探索AI辅助创新药靶点发现,同时构建“线上+线下”数字化慢病管理生态:“诺和关怀服务已覆盖百万患者,2025年与腾讯健康、京东健康等四大平台跨界合作,让早筛早诊早治理念在智慧医疗场景中实现;本届链博会上,我们将与方舟健客携手,打造全周期智控慢病数智化标杆。”
“扎根中国30余年,诺和诺德持续升级‘研发-制造-商业运营’全产业链布局。”周霞萍总结道,在研发端,10余家医疗机构、40余个专业科室加入临床研究战略合作中心,推动临床试验高质量发展;在制造端,天津工厂40亿元无菌制剂扩建、8亿元质量检测实验室扩建项目加速推进,夯实供应链韧性;在生态端,此次进博会宣布与国药物流优化药品供应,与清赟科技推动数据驱动的学术服务,“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创新药更快、更可及地到达患者手中。”
以绿色供应链实践,锚定2045年全价值链净零排放
本届链博会上,诺和诺德出席了“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论坛,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此前,诺和诺德于2023年加入“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理事会健康系统工作组,成为首批工作组成员之一。
“我们自2020年起成立跨部门绿色团队,响应‘循环零污染’全球环境战略推进务实减排行动。”周霞萍介绍,从商业运营到生产制造,绿色理念贯穿全链条:商业运营层面,2020年起诺和诺德中国商业运营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2024年联合医疗领域多家企业与远景能源签署行业首个多方协议,本土化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2025年初实现药检报告单全面电子化,每年减少26万份纸质消耗;物流环节通过优化冷车冷包运输流程,持续降低碳排放。
作为全球战略性生产基地的天津工厂,更是绿色实践的标杆。“天津工厂2015年就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2022年起达成零废弃填埋,自2023年初实现受控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从28%提升至70%以上。”周霞萍透露,工厂正加速向“零碳工厂”迈进,携手上下游构建绿色供应链。“2025年5月联合天津经开区19家企业发起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是非常好的例证。”
周霞萍表示:“以链博会为纽带,我们将继续携手产业链伙伴,尽最大努力支持中国提升医药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继续通过合作,为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慢性疾病患者的长期健康而努力。”
特别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